为应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近日,我校心理健康协会在相思湖校区、思源湖校区及武鸣校区同步举办了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本次宣讲活动的主讲人分别为校心理健康协会会长马佐婷、副会长周玉珍以及外联部副部长李诚明。

宣讲活动主要围绕三个部分展开:为何“社恐”、从“社恐”到“社洽”的实践路径、迈向恰到好处的“社洽”。活动中,主讲人阐述了造成“社恐”的原因,并提供了解决“社恐”的“三步法”:一是捕捉焦虑想法,感到焦虑时,记录脑海中自动化的负面想法,以察觉内心恐惧的源头。二是重构积极想法,构建乐观、友善的新思维,用积极思维替代负面思维,逐步转变思维模式。三是挑战不合理想法,这需要我们寻找证据来反驳负面想法,通过质疑削弱其影响。
接下来,同学们互动环节进行“故事交换”。大家纷纷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分享起自己的趣事、尴尬经历,还有家乡的特色佳肴。“故事交换”互动环节有效缓解了同学们初到时的紧张情绪,让活动氛围更加轻松愉悦。

宣讲活动的最后环节为心理游戏,旨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第一个游戏中,主讲人依次提出三个问题,让同学们在三张纸上分别从0到5的范围内标注自己的焦虑程度。从现场情况来看,同学们标注的数字大多集中在2到5之间,可见焦虑并非个别现象。第二个游戏中,主讲人展示了多个情景假设,让同学们选择相应的答案选项。选项包含委婉表达、直接表达,以及建立边界感的表达策略。在不同的情景下,同学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这表明他们逐渐明确了适合自己的沟通策略,既拥有不委屈自己的表达自由,又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同时也领悟了“尊重自身感受,无需为他人情绪过度负责”的社交原则。
本次宣讲活动旨在普及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助力同学们正确认知与“社恐”相关的情绪,探寻契合自身的社交方法。未来,校心理健康协会将继续发挥社团优势,策划更多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的心理主题活动,努力打造温暖有力的“心灵家园”,为营造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的校园心理氛围贡献力量。